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6大叉车AGV经典案例大赏!(3)

来源:电子机械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25 17: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案例五:SEER仙工智能汽车零配件加工车间项目 (1)项目描述 江苏某外资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的电控单元,传感器等电子
案例五:SEER仙工智能汽车零配件加工车间项目

(1)项目描述

江苏某外资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的电控单元,传感器等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随着公司快速发展,业务需求不断上升,用人需求加大。由于从仓库将物料发往生产车间,一般需要人力搬运,存在人工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与MES系统协同工作不紧密,急需提升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SEER配合集成商客户使用基于SRC的激光SLAM搬运式自动叉车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该企业成功完成了车间物流自动化改造,为该企业降低用人成本与安全隐患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工厂物流运输效率。

该工厂主要有仓库和车间两个工作区域,当车间工作站需要上料时,通过产线上操作电脑的发料软件进行呼叫,由MES系统直接给基于SRC的激光SLAM搬运式自动叉车下达指令,自动叉车便会将仓库的物料运输至车间,并将车间的空料架运回仓库停车区,实现了仓库与车间的无人化运输闭环需求。电量较低的自动叉车,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同时,便会去指定的充电桩位置进行充电,充满后返回仓库停车区待命,保证了车间全天候不间断运输。

图:仙工激光SLAM叉车汽车零部件车间应用

(2)难点及创新点

难点:用于导航的激光传感器安装位置较高,对处于低位的障碍物难以检测。

对策:在低位添加额外的激光扫描器,通过多传感器进行安全防护,实现了自动叉车对整体环境障碍物的检测,保证自动叉车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

(3)效益及影响

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搬运,解放了人力,大大降低了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减轻了车间人员管理成本;提高了仓库与车间的物流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与MES系统有效连接,推动车间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

案例六:林德叉车知名重型汽车制造集团发动机生产工艺自动化项目

(1)项目描述

某知名重型汽车制造集团的机加工物流与新建装配线项目,共计应用了由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为其量身定制的46台叉车式及背负式搬运机器人。

新建装配线项目配备36台叉车式搬运机器人,单台搬运机器人最大承载能力可达3吨,最大运行速度可达2m/s。搬运机器人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手动搬运与滚筒输送线方式,更具有高度的柔性化,是实现发动机装配转运自动化的基础,减少现场人员的流动性,提高车间整洁度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机加工物流项目配备10台叉车式与背负式搬运机器人,应用于发动机缸盖及曲轴箱相关零部件的自动化转运,达到提高自动化水平来实现产品柔性化以及标准化,同时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图:林德叉车知名重型汽车制造集团发动机生产工艺自动化应用

(2)难点及创新点

该集团内第一条实现发动机装配与机加工自动化产线,采用多车型复合作业设计,提高车间内部运作效益,提高搬运效率做到降本增效。实现发动机的装配和机加工柔性化,更好的适应现有厂房布局,对商用车/客车/轨道交通领域有示范作用。

经济性:产线使用叉车式及背负式搬运机器人进行物料自动化转运,可有效减少对项目现场土建及钢构的需求,减少项目整体前期的投资。若项目后续产品升级换代或者优化工艺时,需要增加取/放货点位、调整生产节拍流量等,只需要调整搬运机器人运行路径或者设备数量即可,无需重新对项目现场做基础设施或钢结构施工,可以更灵活方便地调整产线物流动线,二次投资更小。

先进性:创新使用搬运机器人搭载辊筒输送线技术,可实现发动机零部件与生产线固定式滚筒无缝对接完成零部件自动上/下线的目的,保证整线的生产及时性与连贯性。

文章来源:《电子机械工程》 网址: http://www.dzjxgczz.cn/zonghexinwen/2021/1225/484.html



上一篇:长沙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打造世界
下一篇:科学家揭示了铁电疲劳的形成机理 可为延长电子

电子机械工程投稿 | 电子机械工程编辑部| 电子机械工程版面费 | 电子机械工程论文发表 | 电子机械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子机械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